福建漳州永定 ~ 高北土樓群
土樓,一個曾經讓各國好奇的地方,以為是大陸設置核子飛彈的地方
其實這是一個美麗的地方,這裡住著一群純樸的客家人
他們用自己的方式生活著,他們用自己的語言交談著,他們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
土樓主要分布在福建省漳州及龍岩地區一帶,
我們這次去的是閔西龍岩地區的永定高北土樓群。
高北土樓群位於永定縣高頭鎮高北村,
這裡有圓樓之王的「承啟樓」、被稱做是博士之樓的「僑福樓」、
還有歷史最悠久的「五雲樓」、方形的「世澤樓」等…。
世澤樓則為方形土樓,建於嘉靖四十四年(西元1565年),坐北朝南,占地5100平方米。
全樓四個角落都有樓梯上下,唯一的一座大門。↑
全樓四個角落都有樓梯上下。
內院兩邊有陰、陽水井各一。↑↓
緊鄰承啟樓,兩樓相距不過十多米之遙。
承啟樓,四環圓樓,佔地5376平方公尺,四百間房。
清代康熙四十八年(1709年)竣工,1986年福建民居郵票圖案即依照此樓設計。
外環高四層,直徑62.6公尺,周長229公尺。每層72間房共288房,均勻分布四套上下樓梯。
主環的屋頂向外伸延二米餘,防止雨水損壞外牆。
二至四層走馬廊,有瓦屋檐擋雨。二環兩層高共80間房,每層40間。
第三環一層高32間房,用作圖書館。第四環是一道圍繞祖堂的迴廊。
等候進入承啟樓參觀的人群↑
廚房排煙之處↑
在承啟樓與世澤樓相隔的中間有一條通道,稱作「方圓一線天」,
因為承啟樓是圓形的,而世澤樓是方形的,
兩棟樓中間的通道就以此命名,
而且這條通道非常涼快,是下午避暑的好地方。
這是舊有的學堂↑↓
承啟樓中心祖堂有民國三十一年林森手題筆花廬匾額。
承啟樓現住江姓57戶,三百餘人。↑↓
僑福樓前前後後出現了十一位博士,因此有博士樓之稱,
原有住戶大多遷居海外,建於西元1962年,為內通廊式,祖堂則中西合璧
僑福樓大門↑
祖堂中西合璧↑
建於西元1962年,為內通廊式
最後走累了,坐下來休息一下,在茶樓喝喝茶聊聊天。
五雲樓是歷史最悠久的土樓,有不倒樓之稱,特點是沒有石砌牆基。
建於明朝永樂年間,以閱歷590多年滄桑變化,
是高頭香將是家族中現存最古老的建築,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考古價值。
目前在整修中,謝絕參觀,所以我們沒有入內參觀。
拍攝日期:2014. 02. 18